Friday, March 20, 2015

归途

发信人: juliett (在茫茫夜色中寻找我采撷的鲜花), 信区: Campus_Digest
标  题: Re: 归途8
发信站: 日月光华 (2002年12月10日00:31:41 星期二), 站内信件

我赞同这样的写作方式有一个理由:笘蔽。
把自己的感情和思考结果包藏到一只鸟的内部去。一种自觉的“移情”方式。把对生活的感受转化成观察,把内部的矛盾痛苦外化。象极了把在客厅卧室老是撞痛你的东西挪到阁楼去。

每个人内部都有一条河流。暗潮汹涌的时候,我们可以在外部掀起浪花。这就是抒情的作用和写作作为一种自救方式的妙处之一。妙处之二还在于可以收获在人群中的位置感。来自其他心灵的反馈——噢,我不是特别失败。——噢,我的生活是如此普通却又真正与众不同。——噢,林中的树,成了林也还是各各孤独着啊(foot语)....从而真正能消解孤独感所带来的巨大张力、不安、痛苦,甚至有智慧地享受它。

久而久之,这就成了一种博大。对自身有益,对别人也有益。

你提到了灵肉分离。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字眼。我们的内部世界和种种可能性远远大于现实世界所容许的。把那么多的可能性汲几条出来,塑造它们培养它们,就是对现实不如意的一种战胜。一种作为“我”的独特。“虚构的价值就在于它对现实的影响有多大。”

相反的(还是同样的?),把现实事件尝试用不同笔法去触及,也有很大好处。意义本是不存在的,全等着人们赋予。昆德拉在《缓慢》里面说,“单纯发生过一次的事件是毫无意义的。幸福是对重复的追求”。这种重复很难在现实界面上实现,那就在记忆或者想象中一再地回味、修改、跨越。这也可以让人从哲学和信仰这类太严肃的问题中全身而退,尽量安心过平常人的生活。把“荒诞”挥发至“俏皮”。用“幽默”对抗“严酷”。

hehe,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有趣。提着大师的名字,借口评价你的作品,小差早就不知道开到哪里去了。不成气候啊终究。

让自己赶快回到路牌指示的方向上来,赶快!说说故事本身。

虽然开头就是“她走了”,我仍然希望这里有一个盲婚哑嫁式的爱情。“怎么舍得错过你  如果  不相爱一场就分离”。看到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恋爱。一样的刻骨铭心。刻骨为莲,铭心为兰。三味真火燃尽后是自己的灼灼眼神。

也是好的吧?仔细想来,又有哪个生命能在各个方向陪另一个生命一辈子呢。眺望终点容易让人心灰意冷。思虑太多容易疲倦。而文学能让人随意卷曲延伸。或者,做一副拽着自己头发往月球飞的可爱模样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